中国的人工智能(AI)监管相对于其他技术行业曾经实施的极为严格的监管框架而言,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专家们认为,这种战略选择旨在推动增长,并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香港大学法学教授、《高空走钢丝:中国如何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和治理经济》一书的作者张虎岳教授描述了中国科技监管中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三阶段模式。首先,有一个监管宽松的阶段,允许公司有充分的自由扩张和创新。随后往往会出现突然的打击行动,就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主要科技公司所经历的那样,之前的行动,如合并和收购,受到严格审查,有时会导致巨额罚款。这个循环通常以放松限制结束,旨在实现一个稳定的监管环境。
例如,2020年对阿里巴巴的打击最终导致了28亿美元的反垄断罚款,这与之前允许该公司大幅增长的放任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AI在中国科技政策中的特殊地位
目前,AI在中国的科技政策中享有相对特殊的地位。这个行业被视为实现中国在技术优势和经济自给自足方面雄心的关键。张虎岳指出,AI的战略重要性导致了一种更为自由放任的监管方式,类似于其他技术领域早期的扩张阶段。
这种方式在中国的年度全国人大会议上得以体现,AI被强调为对抗经济放缓的“新的质量生产力”至关重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孵化和投资等多个角色中参与其中,确保对AI项目提供大量的国家支持。
尽管近期对内容控制和用户数据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但更广泛的AI监管仍然模糊不清,主要集中在防止政治异见,而不是解决可能侵犯人权的问题。这为AI公司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发展、创新和壮大,而不用担心即将到来的监管打击。
中国AI监管的未来展望
虽然当前的环境有利于AI的发展,但突然的监管转变可能会随时发生,可能由AI技术的重大滥用威胁公共秩序或社会稳定所引发。这样的事件可能会引发政府的迅速而严厉的回应,从而在一夜之间改变监管环境。
张虎岳预测,除非出现重大争议,否则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对百度或字节跳动等领先的AI公司进行严格调查。这种立场强调了一种更广泛的战略,即在AI领域优先考虑增长和创新,同时密切关注可能需要更严格监管方式的任何发展。
中国对AI监管的管理体现了其更广泛的科技政策战略:在关键技术领域推动快速增长和全球领导地位,同时保持在必要时实施严格控制的能力。这种微妙的平衡旨在利用AI的好处促进国家发展,同时防范潜在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本文原载于Technologyrevi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