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币终于问世币圈长达十余年的期盼实现

染色币终于问世币圈长达十余年的期盼实现

币界网报道:

“染色币”这个词汇,早已是币圈十几年来的愿景。最初,染色币的概念大约在2012年左右被提出,当时人们只是试图将额外的信息附加到比特币上,使其能够代表虚拟或现实资产,超越单一的BTC功能。

那个时期,山寨币(Altcoin)开始崭露头角。一大批新币问世,然而大多数都未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可以说是归于零了。

染色技术是一种在比特币上添加标记的方案,没有额外发行新代币,而是围绕比特币生态,提供多样化资产的价值表达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说,染色币是“Crypto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因为比特币兴旺,则染色币必定兴旺。

然而,十多年来,染色币一直未能真正问世。

最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币主网的限制。当人们看到以太坊可以迅速构建生态并实现商业闭环时,染色币在比特币生态中屡次碰壁,渐渐被忽略。

从人们第一次在比特币上尝试将同质化的BTC标记为不同的染色聪(Colored Satoshi)开始,这种标记的实验逐渐引发了人们对将资产发行到区块链上潜力的认识。事实上,这种想法后来在NFT中也找到了影子。

由于比特币的生态建设困难,而以太坊已经具备了方便的发币方式,染色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资产尝试上链。

似乎一切都在积极发展,那么比特币生态还需要染色币吗?

十余年来,原教旨主义者和核心OG们的极度保守,导致比特币一直未能迎来转型的机遇。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认为所谓的“比特币生态”只是在人为增加比特币网络拥堵。

但环境已在悄然改变。比特币生态的集中爆发发生在最近两年。

比特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更新(网络软分叉),通过集体意愿的改进提案(BIPs),为比特币引入新功能和扩展。这些年来,比特币社区的集体意愿正在逐渐放下保守观念,越来越多的提案朝着开放、灵活和自由的方向发展。

例如,21年底的Taproot升级为某些创新铺平了道路,从而引发了2022-2023年一系列协议的大爆发。这些协议真的是为比特币增加负担的吗?我认为,只要比特币有足够的土壤去滋生这些协议,它们的出现理应是顺理成章的。

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在比特币上:比特币是否需要生态?比特币应该有怎样的生态?这些质疑中,头部协议Ordinals已经创造出数十亿美元的市值。

现在,比特币开始有了生态。趋势来了,土壤也有了。正当时机。

2023年下半年,一位匿名开发者(代称:Arthur)创造了开源的Atomicals协议。

该协议定义了ARC-20染色币标准:

# 比特币的最小货币单位“聪”作为价值锚定基础,催生了一种同质化染色币标准,其中每个代币等价于1聪(即比特币的亿分之一,或0.00000001 BTC)。
# Atomicals 协议提供了一种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表示同质化代币资产的有效方法。借助 ARC-20 同质化代币标准,染色币技术得以应用于比特币生态,其中每个代币单位都由一个聪代表,从而确立了代币所有权的度量单位。因此,每个代币单位的价值至少等同于1聪,为代币价值提供了“数字含金量”。这保证了按照定义,每个代币的价值不会低于1聪。
# ARC-20 利用比特币的原生聪单位来代表每个代币,允许这些代币像普通比特币那样进行分割和组合。任何人都可以铸造 ARC-20 代币,并将其转移至任何比特币地址,适用于支持 UTXO 选择的钱包,例如Sparrow钱包。代币的发行方式包括直接发行和去中心化发行。

现在,人们再次关注染色币,这个十几年前的愿景能否再次点燃?

有人质疑:既然其他区块链不需要染色币,为何比特币需要?

比特币没有任何内置的发币方式。不像以太坊和Solana上可以轻松创建代币合约,我们缺少合约和代币。整个比特币生态依然是未开垦的荒野。而生态真正成熟之时,会见证大量可供资金承载的标的物。

显而易见,这两年各种“*RC-20”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铭文和符文也应运而生。什么样的发币方式最适合比特币生态?这是个探索的过程。然而,十多年前的OG们早已给出了一次答案。

比特币始终注重价值存储,而染色币所表达的“代币命运共同体”完全符合这一初衷。

我们的目标不是在比特币上制造垃圾,而是赋予每个比特币和每个聪以独特的价值。染色币的模式最终实现了为比特币增值的目标。

哪些聪只值1聪(其本身)?哪些聪能值100聪?哪些聪能值10000聪?

在比特币生态内,这些问题得到了答案。

在资产发行的生态中,比特币需要染色币。

不仅是发币方式,更是一种标记方法,“染色币”由Atomicals协议提供的这种方法催生了ARC-20标准。

更广阔的愿景在远方,“染色+去染色”是比特币应用生态的二进制选择,而AVM则可能是未来比特币第二层应用的主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